制药工程专业简介
一、专业概况
制药工程专业于2012年开始面向贵州、重庆、湖北、陕西、海南、云南等省市自治区招生,2016年面向贵州实施一本招生。该专业现有教师73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15人,具有博士学位35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8人。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中国科协人才托举计划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2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百层次”1人,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千人创新创业人才5人。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药学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文化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的药学和工程学理论基础及设计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药物研发、制药工艺、生产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带头人简介

陈永正,男,1982年生,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第二批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百”层次入选者、第九批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第七批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人、第一批贵州省教育厅优秀科研创新团队领衔人、贵州省药学特色重点学科手性药物的化学生物学方向带头人、贵州省药学一流建设学科手性药物的绿色催化和精准合成方向带头人、贵州省药学一流教学团队领衔人、贵州省生物催化与手性药物合成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生物酶的筛选、发现和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化学药物的绿色制造和环境友好合成技术。现受邀为ACS Catalysis等15种SCI期刊杂志评议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期刊Angew. Chem. Int. Ed.、Adv. Synth. Catal.和J. Org. Chem.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篇,其中3篇论文被著名评论期刊SYNFACTS作为亮点工作进行评价。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项,2016年获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2017年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四、部分骨干教师简介

韩文勇,男,1985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2010年、2013年分别在西安工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3年8月—2014年9月在美国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9月进入遵义医科大学工作,先后入选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贵州省科技拔尖人才和遵义医科大学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荣获贵州省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遵义市高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目前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4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过渡金属催化的串联反应及其在杂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2)不对称催化与合成及其在含氟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Organic Letters、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篇,累计影响因子约58。其中,1篇论文被国际著名评论期刊SYNFACTS作为亮点工作进行评价。参编Recent Advances in Organocatalysis国际专著1部。受邀为Organic Letters、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贵州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七)。

崔宝东,男,1984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9年、2014年分别在泰山学院、中国科学院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14年7月进入遵义医科大学工作,先后入选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和遵义医科大学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荣获遵义市高校优秀科技工作者(大师)、遵义医科大学最美劳动者等荣誉称号。目前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4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基于氧化吲哚骨架药物活性分子的多样性合成研究;2)P450酶催化的不对称C-C偶联反应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篇,累计影响因子约52,受邀为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贵州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

万南微,男,1988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高等学校绿色制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2016年1月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获生物化工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2月进入遵义医科大学工作,2018年入选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先后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五)、贵州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五)。研究方向为生物催化及其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省级重点项目一项。在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和ChemCatChem等杂志发表SCI论文7篇。
五、专业就业方向

六、支撑平台
目前拥有“国家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贵州省生物催化与手性药物合成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生物催化与手性药物合成国际联合实验室”、“贵州省中药民族药2011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仿制药工程研究中心”等大型公共平台,拥有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各种仪器设备,核磁共振仪(Agilent 400 MHz)、超高速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线性离子阱复合型质谱仪(AB SCIEX QTRAP 4000 LC/MS/MS)、超高速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Agilent 1290–6530)、液质联用仪(Thermo Scientific Q Exactive)、气质联用仪(Agilent 5973N)、高效液相色谱仪(Shimadzu LC20A)、气相色谱仪(Agilent 7890A)等。

七、学生参加“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情况
1998年,贵州大学率先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目前,贵州省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有遵义医科大学、贵州大学等11所高校。
“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国家级比赛,旨在培养一批在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方面有作为的优秀人才,推动我国高校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工程教育的发展,获奖作品高度综合体现了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指导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先后参加4届竞赛,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占贵州省所有二等奖的100%(目前贵州省高校共获该奖11项,且最好成绩为二等奖)(表1)。
2015年,我校制药工程专业首次参加第五届“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经竞赛专家委员会进行初评、会议复审复评,遵义医学院(现遵义医科大学)制药工程专业2012级和2013级同学组成的“Z-鑫蓝队”荣获本次大赛二等奖,位列贵州省所有参赛队伍第一,在全国所有225支参赛队伍中排名第28名。2018年,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组建的“集结号队”和“燎原之火队”分别获得二、三等奖。遵义医科大学也继2017年第七届竞赛后再次成为贵州省参赛高校中唯一获奖单位。
表1 我省参加“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获奖情况
时间 |
参赛题目 |
我校获奖情况 |
省内其他高校获奖情况 |
2015(第五届) |
年产25吨无菌化学原料药美罗培南车间工艺设计 |
二等奖1项 |
三等奖3项(贵州大学) |
2016(第六届) |
非无菌化学原料药车间设计 |
三等奖1项 |
三等奖2项(贵州大学) |
2017(第七届) |
阿奇霉素精烘包及制剂车间设计 |
二等奖1项 三等奖1项 |
无 |
2018(第八届) |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设计 |
二等奖1项 三等奖1项 |
无 |
合计 |
二等奖3项 三等奖3项 |
二等奖0项 三等奖5项 |
1.第五届“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


2.第六届“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

3.第七届“国药工程—东富龙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4.第八届“国药工程—东富龙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八、部分优秀毕业生代表

张定磊,男,1994年生,2017年7月毕业于遵义医科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1项,在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和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国际知名期刊上参与发表SCI论文2篇,获遵义医科大学十佳志愿者称号。2017年7月进入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百令胶囊,现为贵州省百令产品部经理。E-mail: 979486673@qq.com

汪微,女,1994年生,2017年7月毕业于遵义医科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在北图核心期刊《合成化学》上参与发表论文1篇,通过大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CET-4:523分、CET-6:512分)。2018年9月进入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GPCR膜蛋白的结构解析及分子药理学研究。E-mail: wangwei@stu.scu.edu.cn

刘紫嫣,女,1995年生,2017年7月毕业于遵义医科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荣获第五届“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在ChemCatChem和Tetrahedron国际知名期刊上参与发表SCI论文2篇,通过大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CET-4:489分、CET-6:516分)。并通过TOEFL(95分)和GRE(318+3.5分)考试,将于2019年8月进入美国Rice University(莱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E-mail: lzy524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