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药物分析教研室于1999年成立,前身为药物制剂教研室。由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马文玺、文有林、周旭美、陈灵、杨建文、黎俊华等老师筹建,承担药学本科《药物分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生药学》、《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任务。2004年,药物制剂教研室分设为药剂学教研室、药物分析教研室、生药学教研室,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为周旭美副教授。教研室主要承担《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教研室现状
(一)基本情况
药物分析教研室现共负责六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对象为本科与研究生。教研室现有教师9人,全部参加课程教学与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工作,师资队伍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特点。教研室目前拥有专业实验室880平方米,包括两个科学研究实验室、两个精密仪器室、两个学生实验室。教研室拥有各类分析仪器,包括高校液相色谱仪、双波长分光光度计、落地高速冷冻离心机、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高速逆流色谱仪等十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多台。能够满足日常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二)师资队伍
在人才培养与学术梯队建设方面,药物分析教研室一直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教研室已组建起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和专业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
1. 职称、学历结构:本教研室职称结构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55.6%;学历结构中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2人,博士比例达77.8%。
2. 年龄结构:教学队伍骨干均为中青年教师,其中25~40岁人员有7人,40~50岁有2人,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7.8%。
3. 学缘结构:本教研室的教学队伍中有7人具有国内其它大学毕业的经历,占77.8%。
张倩茹 |
澳门大学 |
周卿 |
重庆医科大学 |
张建永 |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张艳 |
遵义医学院 |
何勇 |
西南大学 |
张婉婷 |
遵义医学院 |
李洪玉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罗俊俊 |
中南大学 |
邓勇 |
澳门大学 |
(三)教学工作
教研室面向本科层次共开设了三门必修课:《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法医毒物分析》,两门专业限课:《药学导论》、《新药研究与开发》。一门实验课:《药物分析实验》。教研室面向研究生层次开设一门必修课程:《现代药物分离与分析技术》。
本教研室在教学工作中具有认真、严格、求实的优良传统,对新师资制定了新师资三年培训计划,要求教师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严格执行试讲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要求新师资上课前,精心准备讲稿,进行试讲;试讲时同教研室教师对其试讲内容、授课方法进行评讲,帮助新师资尽快适应教学工作。由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研室的教学工作历来受到学生的重视和欢迎。
三、教研室未来发展规划
教研室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青年教师读取更高学位,引进高学历人才,充实师资队伍。
开展本科教学方面,严谨、求实、勤奋、进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研究,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探索和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
科研方面,加强科学研究,争取获得更多、更高层次的科研课题,提高科研论文的质量,加强学术交流。
药分教研室将继续努力,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努力把教研室建设成为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的优秀集体。
欢迎访问药物分析精品课程网站。